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阿根廷螞蟻會為了糖做任何事,但它們不會這樣做
指南者留學
2023-01-04 09:16:59
閱讀量:1155
<p>關鍵的外賣</p>
<p> </p>
<p>阿根廷螞蟻之所以能夠取代本土螞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積極覓食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p>
<p><br />然而,當它們被剝奪了食物,競爭對手在場時,它們會明顯限制覓食活動,而不是積極地追求食物。</p>
<p> </p>
<p>研究人員說,總的來說,這種策略可能會給它們的殖民地帶來好處。</p>
<p><br />饑餓的動物比飽腹的動物更有可能冒著危險去獲取食物,這似乎是常識。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阿根廷螞蟻在吃得好時大膽覓食,當它們被剝奪了碳水化合物,來自競爭對手的風險很高時,它們的行為要謹慎得多。</p>
<p> </p>
<p>研究人員說,這種違反直覺的覓食策略可能有助于這些昆蟲的成功,這些昆蟲被稱為Linepithema humile,是一種入侵物種,取代了加州和其他地方的本土螞蟻種群,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農業(yè)害蟲。</p>
<p> </p>
<p>他們的研究結果發(fā)表在《當代動物學》雜志上,表明阿根廷螞蟻在被饑餓削弱時不愿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中,這可能有助于保持它們殖民地的覓食能力,從而使它們比其他物種更具競爭優(yōu)勢。</p>
<p> </p>
<p>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態(tài)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諾亞·品特-沃爾曼說:“雖然不覓食可能會導致食物儲備的減少,但在高風險環(huán)境中覓食會使蜂群面臨覓食者的潛在損失。”“因此,減少覓食可以解釋為個體覓食者沒有承擔不必要的風險。”</p>
<p> </p>
<p>為了支持日常生活的能量需求,所有螞蟻都需要碳水化合物,它們從各種植物和動物來源中獲得碳水化合物。它們還需要蛋白質,它們通常從死去的動物身上獲得蛋白質,來滋養(yǎng)它們的幼蟲后代。蟻群根據這些食物來源的可用性、競爭蟻種的存在以及捕食者或其他危險的威脅來調整它們的覓食策略。喂養(yǎng)良好的螞蟻即使在其他螞蟻種類或危險線索存在時也會尋找碳水化合物。</p>
<p> </p>
<p>第一作者布萊斯·巴比(Bryce Barbee)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讀本科時進行了這項研究。他預計,讓阿根廷螞蟻挨餓,要么攝入碳水化合物,要么攝入蛋白質,只會增加它們在高風險環(huán)境中尋找這些食物的愿望,因為它們沒什么可失去的,卻能獲得一切。</p>
<p> </p>
<p>Barbee和Pinter-Wollman一起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室實驗,包括正常喂養(yǎng)螞蟻,剝奪它們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然后讓它們像正常情況下一樣在低風險或高風險環(huán)境中覓食。</p>
<p> </p>
<p>研究人員用螞蟻產生的一種化學標記物甲酸制造了高風險環(huán)境的印象,以表明競爭對手的存在。</p>
<p> </p>
<p>當風險較低時,饑餓的螞蟻確實會更積極地尋找被剝奪的食物。但當風險很高時,饑餓的螞蟻在覓食策略上變得更加謹慎,而不是更少,這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p>
<p> </p>
<p>在高風險和低風險的覓食場景中,螞蟻都更愿意尋找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蛋白質,它們只需要飼養(yǎng)后代。研究人員說,由于實驗室的蟻群中沒有卵或蛹,這一發(fā)現可能并不令人驚訝,但它也可能表明,饑餓的螞蟻將自己的能量需求置于養(yǎng)育后代之前。</p>
<p> </p>
<p>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家提出了兩種解釋覓食策略的觀點。第一種被稱為資產保護原則,認為饑餓的動物比飽足的動物損失更少,因此會更果斷地獲取食物。第二種是狀態(tài)依賴安全假說(state-dependent safety hypothesis),認為狀態(tài)良好的動物更有可能冒險,因為它們更有可能在遇到的危險中幸存下來。</p>
<p> </p>
<p>“我們的工作支持國家依賴安全假設,但不支持資產保護原則。”現在是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博士生的巴比說。“研究結果表明,活動水平和饑餓的能量成本等因素對阿根廷螞蟻的覓食決定很重要。”</p>
<p> </p>
<p>研究人員說,這項工作指出了一條研究途徑,可以更好地控制阿根廷螞蟻的傳播,減輕它們對農業(yè)的有害影響。</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