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 | 研究:自動化導致收入不平等
指南者留學
2022-11-22 00:08:01
閱讀量:1178
<p><img src="https://info.compassedu.hk/sucai/content/1669047228658/1669047228658.jpg" width="808" height="538" /></p>
<p>當你在超市和藥店使用自助結賬機時,恕我直言,你可能并沒有比以前的收銀員更好地把你買的東西裝進袋子里。自動化使得大型零售連鎖店的裝袋成本降低。</p>
<p> </p>
<p>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達隆•阿塞莫格魯表示:“如果你引入自助結賬亭,生產率不會有太大改變。”然而,就員工的工資損失而言,他補充道:“這將產生相當大的分配效應,特別是對低技能服務工人而言。這是一種轉移勞動力的設備,而不是提高生產率的設備。”</p>
<p> </p>
<p>阿塞莫格魯新近發(fā)表的一項研究量化了自動化在多大程度上加劇了美國的收入不平等,僅僅是用技術取代了工人——無論是自助結賬機、呼叫中心系統(tǒng)、裝配線技術還是其他設備。在過去的40年里,受教育程度高和受教育程度低的工人之間的收入差距顯著擴大;該研究發(fā)現(xiàn),自動化占了這一增長的一半以上。</p>
<p> </p>
<p>阿西莫格魯說:“從1980年到2016年左右,這一單一變量解釋了50%到70%的群體不平等的變化或變化。”</p>
<p> </p>
<p>這篇題為“任務、自動化和美國工資不平等的加劇”的論文發(fā)表在《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a)上。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Acemoglu和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Pascual Restrepo博士。</p>
<p> </p>
<p><span class="h1"><strong>這么多“一般的自動化”</strong></span></p>
<p> </p>
<p>自1980年以來,美國有大學和研究生學歷的人的收入經通貨膨脹調整后大幅增長,而沒有高中學歷的人的收入經通貨膨脹調整后下降了15%。</p>
<p> </p>
<p>這種變化有多少是由于自動化?收入不平等的加劇也可能源于工會日益減少的普遍程度、市場集中度導致的勞動力競爭缺乏,或者其他類型的技術變革。</p>
<p> </p>
<p>為了進行這項研究,阿西莫格魯和雷斯特雷波使用了美國經濟分析局關于1987年至2016年49個行業(yè)使用人力程度的統(tǒng)計數據,以及該時期采用的機械和軟件的數據。學者們還使用了他們此前收集的1993年至2014年美國機器人使用情況的數據。在之前的研究中,阿塞莫格魯和雷斯特雷波發(fā)現(xiàn),機器人本身已經取代了美國大量的工人,幫助一些公司主導了他們的行業(yè),并加劇了不平等。</p>
<p> </p>
<p>與此同時,學者們使用了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指標,包括其美國社區(qū)調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數據,跟蹤了這段時間內約500個人口統(tǒng)計子群體的工人產出,按性別、教育、年齡、種族和民族、移民身份分列,同時觀察了1980年至2016年的就業(yè)情況、經通脹調整的時薪等。通過研究商業(yè)行為的變化與勞動力市場結果的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該研究可以估計自動化對工人的影響。</p>
<p> </p>
<p>最終,阿西莫格魯和雷斯特雷波得出結論,這種影響是深遠的。例如,他們估計,自1980年以來,經通貨膨脹調整后,自動化使沒有高中學歷的男性工資減少了8.8%,使沒有高中學歷的女性工資減少了2.3%。</p>
<p> </p>
<p>阿塞莫格魯說,一個核心的概念點是,應該區(qū)別于其他形式的創(chuàng)新,因為自動化在工作場所有其獨特的影響,而不只是作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應用技術的更廣泛趨勢的一部分。</p>
<p> </p>
<p>再想想那些自助結賬亭。阿塞莫格魯稱這些類型的工具為“一般的技術”或“一般的自動化”,因為它們所包含的權衡:這些創(chuàng)新對公司的底線是有利的,對服務業(yè)員工是不利的,而且在整體生產力提高方面不是非常重要,而整體生產力提高是創(chuàng)新的真正標志,可能會提高我們的整體生活質量。</p>
<p> </p>
<p>阿西莫格魯說:“技術變革創(chuàng)造或提高了行業(yè)生產率,或一種勞動的生產率,創(chuàng)造了生產率的大幅提高,但不會產生巨大的分配效應。”“相比之下,自動化會產生非常大的分配效應,但可能不會對生產率產生很大影響。”</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對大局的新視角</span></strong></p>
<p> </p>
<p>研究結果在自動化和就業(yè)的文獻中占有獨特的地位。一些關于科技的流行說法預測,未來的工作崗位將幾乎全部消失。另一方面,許多學者提出了一種更微妙的圖景,即技術不成比例地使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人受益,但也在高科技工具和勞動力之間產生了顯著的互補性。</p>
<p> </p>
<p>目前的研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與后一種情況不同,它提出了一個更鮮明的前景,即自動化降低了工人的收入能力,并可能降低了政策解決方案的程度——工人的議價能力更大,市場集中度更低——可以減輕自動化對工資的有害影響。</p>
<p> </p>
<p>阿西莫格魯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發(fā)現(xiàn)是有爭議的,因為它們意味著對自動化的影響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得多,而且它們也意味著對其他(因素)的解釋力更弱。”</p>
<p> </p>
<p>不過,他補充說,在努力確定收入不平等的驅動因素時,這項研究“并沒有完全排除其他非技術理論。此外,自動化的速度往往受到各種制度因素的影響,包括勞工的議價能力。”</p>
<p> </p>
<p>勞動經濟學家說,這項研究是對自動化、工作和不平等的文獻的重要補充,應該在未來討論這些問題時加以考慮。</p>
<p> </p>
<p>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經濟學教授帕特里克•克萊恩(Patrick Kline)表示:“阿西莫格魯和雷斯特雷波的論文提出了一個優(yōu)雅的新理論框架,用來理解技術變化對工資總結構的潛在復雜影響。”“他們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自1980年以來,自動化一直是推動美國工資差距的主要因素,這一發(fā)現(xiàn)很有趣,似乎肯定會重新引發(fā)關于技術變革和勞動力市場制度在產生工資不平等方面的相對作用的辯論。”</p>
<p> </p>
<p>Acemoglu和Restrepo在論文中指出了未來研究的多個方向。這包括調查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yè)和勞動力對自動化的增加的反應;創(chuàng)造就業(yè)的技術的數量效應;以及那些迅速采用自動化的公司和那些沒有采用自動化的公司之間的行業(yè)競爭。</p>
<p> </p>
<p>這項研究得到了谷歌、休利特基金會、微軟、國家科學基金會、施密特科學、斯隆基金會和史密斯·理查森基金會的部分支持。</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