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 | 越來越多的男性正在成為護士
指南者留學
2022-11-24 23:29:21
閱讀量:1216
<p>“你好,醫(yī)生。”這是曼哈頓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癌癥中心傳染病執(zhí)業(yè)護士丹尼爾·比林斯 (Daniel Billings) 常用的問候方式,他是 DNP '18。他從哥倫比亞護理學院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 DNP。但是盡管他確實擁有博士學位,但比林斯知道這些病人在想什么:“我一走進房間,”他說,“人們就認為我是醫(yī)生。”</p>
<p> </p>
<p>保羅·科恩,DNP '16 保羅·科恩,DNP '16 Paul Coyne,DNP '16,他還擁有哥倫比亞護理學院的學士和碩士學位,是同樣位于曼哈頓的特種外科醫(yī)院 (HSS) 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護士長。他遇到了類似的假設。 “人們問,‘你為什么不想當醫(yī)生?’”Coyne 說。 “他們不知道我是一名醫(yī)生。”而且,他補充道,“他們?yōu)槭裁床粏栁业钠拮?,她也是一名護士,這個問題?他們會問他們的醫(yī)生為什么她不想當護士嗎?”</p>
<p> </p>
<p>這種關于誰是或應該是護士的基于性別的刻板印象在美國非常普遍,在美國,每 10 名護士中就有 9 名是女性。但在過去 40 年里,該領域的男性人數(shù)增加了十倍,從 1977 年的 27,000 人增加到 2018 年的 310,000 人,正在逐漸挑戰(zhàn)這些刻板印象。如今,男性注冊護士的比例從 1970 年的不到 3% 上升到 12% 的歷史最高水平。這改變了人們對與教學一起被認為是“女性職業(yè)”的觀念和定義” (社會科學文獻中充斥著關于這個不幸的、長期存在的假設的期刊文章。)</p>
<p> </p>
<p>男性涌入護理行業(yè)反映了許多趨勢。有些是護理特有的,包括該領域的高流動率和退休浪潮,這已經(jīng)耗盡了護理人員隊伍并使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負擔過重。周期性經(jīng)濟衰退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男性也越來越渴望從事高薪工作,同時在智力和情感上令人滿意,并提供專業(yè)自主權、成長和靈活性——護理職業(yè)的所有特征。另一個影響護理性別平衡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醫(yī)療保健中的多樣性(包括性別多樣性)可以增強護理人員和患者的體驗。</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對護士的需求</span></strong></p>
<p> </p>
<p>根據(jù)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美國約有 390 萬注冊護士,其中約有 100 萬年齡超過 50 歲,因此可能在未來 10 到 15 年內(nèi)退休。在即將退休、護士因與 COVID 相關的倦怠而流失、人口老齡化以及慢性病增加之間,對護士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事實上,預計 2016 年至 2026 年間護士的就業(yè)機會增長速度將超過任何其他職業(yè)。</p>
<p> </p>
<p>唐博伊德博士 '17 唐博伊德博士 '17 哥倫比亞護理學院長期以來以其在臨床護理和護理教育多樣性方面的領導地位而聞名,幾十年前就認識到了這些趨勢。學校在 50 多年前招收了第一批兩名男子——Ramón Lavandero,BS '72,理學碩士(也是學校第一批拉丁裔學生之一)和 John Mladinich,BS '72。學生生活主任 Naveed Ahmad 說,如今,哥倫比亞護理學院授予學位課程的學生中男性占 14.1%,而 2017 年這一比例為 12.4%。 2022 年,該校碩士直接入學 (MDE) 項目的申請者中男性占 13.4%,而該項目的前身 Entry-to-Practice (ETP) 項目在 2012 年的這一比例為 11.7%。艾哈邁德說,這些好轉是“男性對該領域越來越感興趣的標志”。為了滿足這種興趣以及對更多護士的需求,學校最近重新啟動了哥倫比亞男子護理小組,該小組最初成立于 2015 年,旨在鼓勵男性加入該領域。該組織現(xiàn)在的目標是成為美國護理男性協(xié)會全國公認的分會,并擴大了其使命,支持所有年齡段的學生、校友和教師的個人和職業(yè)發(fā)展;解決男性健康問題;并探索他們對專業(yè)和學校的獨特貢獻,該小組的領導者和顧問 Don Boyd,17 年博士,護理學助理教授說。 “</p>
<p> </p>
<p>男人們認識到護理不是沒有前途的工作,”博伊德說,他是一名經(jīng)過認證的注冊護士麻醉師,也是學校護士麻醉項目的副主任。博伊德于 1995 年成為一名注冊護士,當時這被認為是男性不常見的職業(yè)選擇。 “當我告訴別人我在護士學校上學時,他們會說,‘哦,你要成為一名男護士了,’”他回憶道。 “從來沒有人說過,‘我要成為一名女護士。’每當你談論這件事時,你都必須開始打破障礙。”</p>
<p> </p>
<p>博伊德說,他自己在該領域并沒有遇到障礙,這可能是因為他的第一份護理工作是在一家退伍軍人醫(yī)院,那里的大多數(shù)病人都是男性,他們習慣于接受男性醫(yī)生的護理。在兒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工作的八年時間里,他也很容易被患者接受。 “孩子們思想開放,”他說。</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有很多選擇的職業(yè)</span></strong></p>
<p> </p>
<p>Boyd 對臨床工作充滿熱情,他設想將自己的整個職業(yè)生涯都奉獻給直接護理。但他對這個職業(yè)了解得越多,就越能看到護理不僅僅局限于床邊護理,而且他對這個領域提供的許多機會也越感興趣。 “到處都有護士,遍及所有行業(yè),包括商業(yè)、研究、藥物開發(fā)和銷售,他們都在做著令人驚嘆的工作,”他說。 “護理幾乎是任何你可以專心從事的職業(yè),包括成為一家高端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在護理領域,你有能力在這個行業(yè)內(nèi)重塑自我。”</p>
<p> </p>
<p>重塑自我的機會正是吸引 Coyne 在 22 歲從丘腦中風中康復后開始護理的原因,當時他在高盛擔任金融分析師。 “當我的大腦恢復正常時,”他說,“我想看看我的哪些部分缺失了,哪些新部分我可以找到。”此外,他還想表達對為他精心恢復健康的護士們的感激之情。他決定,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一名護士,這樣他也可以提供富有同情心,甚至可以挽救生命的護理。 “護理是我內(nèi)心的某種東西,”Coyne 說,他現(xiàn)在是一名成人老年學執(zhí)業(yè)護士。 “在護理方面,你努力工作,并且可以很高興地知道你改變了別人的生活,”他說。</p>
<p> </p>
<p>Coyne 已婚,是一個三歲兒子的父親,他說護理讓他可以靈活地與他的妻子(和哥倫比亞護理學院的同學)Danialle Calaustro Coyne,MS '15 分擔育兒責任,同時為他提供一條通往他的道路目前在 HSS 擔任領導職務。 “對于那些說男人的職責是養(yǎng)家糊口的人,我說護理是一項偉大的職業(yè),起薪與華爾街某些地區(qū)的人相當,”科恩說。 “在護理領域,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從在床邊工作到成為一名合法的護士顧問,再到擁有自己的企業(yè)。這只是一份好工作。”</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回饋社會</span></strong></p>
<p> </p>
<p>改變?nèi)藗兩畹脑竿?amp;mdash;—尤其是在生命的盡頭——促使比林斯這位前歌劇演員開始了他的護理生涯。他在幫助照顧一位與非霍奇金淋巴瘤作斗爭的朋友時獲得了最初的靈感。觀察并支持朋友的護理;為他朋友的母親提供臨時護理;聽到身為注冊護士的妻子講述她的工作經(jīng)歷后,他很感動,因此放棄了自己的歌唱事業(yè),全身心投入到幫助他人的事業(yè)中。比林斯說:“我得到了這么多好東西,但我覺得我沒有以我認為需要的方式回饋世界。” “護理給了我那個機會。” 比林斯在華盛頓高地度過了他早期的護理歲月,在紐約長老會醫(yī)院照顧患有鐮狀細胞病的患者。他很快意識到護理不僅僅是醫(yī)院護理。通過教導患者如何在家中和社區(qū)照顧自己以及如何管理他們的飲食和藥物,他開始意識到他能夠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 “我在很多病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比林斯說,他是黑人,在哈林區(qū)的一個低收入單親家庭長大。 “護理不僅僅是在醫(yī)院治療病人,而是幫助他們過上更健康的生活,”他說。 “通過幫助我的病人,我覺得我正在回饋社會。”</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許多且平等的機會</span></strong></p>
<p> </p>
<p>斯蒂芬·費拉拉,DNP 哥倫比亞護理學院負責臨床事務的副院長、DNP 斯蒂芬·費拉拉 (Stephen Ferrara) 說,為患者提供他們照顧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同情心是優(yōu)質護理的核心。 “提供者可以為患者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接近他們并分解信息,這樣就沒有行話了。這就是護士所做的。盡管他承認女性在該領域仍然占主導地位,但 Ferrara 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均等的職業(yè)”,應該通過擁有更多的男性代表來看起來像它所服務的人群。 Ferrara 表示,這對于那些可能更愿意與男性護士討論男性特定健康問題的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我們需要始終從患者護理的角度來思考。”例如,在討論前列腺癌、性功能障礙或通常與性傳播感染相關的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時,一些男性可能更喜歡有一名男性護士,DNP 學生 Jaspreet Wadhwa 說,他計劃成為一名家庭護士從業(yè)者。 Wadhwa 說:“某些男性可能會更愿意與同為男性的護士談論此類敏感和私人話題,因為他們之間的理解程度可能更高。”</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span></strong></p>
<p> </p>
<p>盡管該領域的男性人數(shù)不斷增加,但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繼續(xù)將護理視為女性職業(yè)的文化中,哥倫比亞男性護理組織前任主席瓦德瓦說。 “很多從事護理工作的男性,尤其是有色人種,都可能有這種情緒,”他說。</p>
<p> </p>
<p>耶穌卡西達,MS '96,博士為了擺脫這種恥辱感,男性有時會選擇在急診室或重癥監(jiān)護室工作,費拉拉說這些區(qū)域傳統(tǒng)上被稱為“睪丸激素場”,因為他們通常需要強烈的身體干預。他說:“我們看到過以消防員或警察為主要職業(yè)的護士最終進入了急診室或重癥監(jiān)護病房。”</p>
<p> </p>
<p>然而,通過將自己限制在這些高度體力的護理形式中,男性“對護士可以做什么以及需要他們的地方只了解了表面,”費拉拉指出。 “我們開始超越這一點,”他說。他說:“我們現(xiàn)在看到了一種轉變,人們開始將護理作為主要職業(yè),并且更加意識到它的穩(wěn)定性以及它提供的所有不同機會。” “如果我在為任何大學生提供咨詢,我會說,‘護理是一個提供很多機會的職業(yè)。它報酬豐厚,不會將您鎖定在一個特定領域,并為您提供增長潛力。’”</p>
<p> </p>
<p>1996 年從哥倫比亞護理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的 Jesus Casida 博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卡西達 (Casida) 于 1990 年開始了他的職業(yè)生涯,當時他是一名心臟外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 (ICU) 護士,后來逐漸發(fā)現(xiàn)他對領導力的熱情,首先是在護理實踐中,最終是在學術界、科學界和行政部門。 “心臟手術護士在床邊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利用他們的高級技能做出復雜的決策,”他說。 “當我看到護士如何利用這些技能幫助患者從重大心臟手術中恢復時,我意識到護理的寶貴作用,并抓住機會擔任領導角色,”卡西達說,他現(xiàn)在是比林斯利護理學教授和執(zhí)行官阿肯色大學埃莉諾·曼恩護理學院院長。 “護理是一個偉大的職業(yè),”卡西達說,“機會是無限的。利用這個職業(yè)可以提供什么取決于個人。”</p>
<p> </p>
<p>卡西達也是哥倫比亞護理學院校友會的新董事會成員,他說,男性身份從未削弱他對護理的熱情,也沒有影響他一路走來的任何職業(yè)選擇。 “護理的本質是仁慈和關心他人,”他說。 “如果有人擁有這些內(nèi)在價值觀,那么他們在護理方面就會做得很好。不管你是在床邊工作還是在學術界工作都沒有關系。如果你沒有基本的關懷和人文素養(yǎng),那么這個職業(yè)不適合你。”</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更多選擇,更多樣</span></strong></p>
<p> </p>
<p>但護理不適合男性的古老謬論早已被揭穿。 “多年來,人們對男性在職業(yè)中的看法發(fā)生了變化,”哥倫比亞護理學院的艾哈邁德說。 “與護理相關的刻板印象正在減少,因此無論您如何識別,總有適合您的地方。”隨著該領域繼續(xù)歡迎更多男性,它也為歷史上在護理領域代表性不足的其他人群打開了大門,包括 BIPOC(黑人、土著和有色人種)個人。 “隨著護理的進步,”Wadhwa 說,“它變得更加包容和熱情。作為男性,我們知道我們所處的領域不是大多數(shù)人,甚至人數(shù)不均,我們也知道最好的醫(yī)療保健模式是擁有多元化的護士群體,因為我們都帶來了不同的東西桌子。”傳達這一信息是 Columbia Nursing 的首要任務,包括通過重新激活 Men in Nursing 小組。然而,F(xiàn)errara 強調,該團體不僅僅針對男性。 “哥倫比亞護理學院以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每一個人而聞名,”他說。 “我們的目標是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分享各種對話、機會和經(jīng)驗。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男學生,但我們不希望只有男性的視角。我們歡迎所有性別和所有種族,因為我們想反映護理日益多樣化。對我來說,這是我希望從這個團隊中看到的最重要的事情。”</p>
<p> </p>
<p>至于 Coyne,他希望結束所有關于誰是或應該是護士的刻板印象。 “越來越多的人從事護理行業(yè),無論性別如何,都能使醫(yī)療保健變得更好,”他說。 “我希望消除護士是女性工作的刻板印象,這樣我們都可以成為護士。我們都是關心他人的人。”</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